全國政協赴內蒙古青海調研“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

全國政協赴內蒙古青海調研“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

發佈時間: 2017-09-25 08:5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梁春武 | 責任編輯: 王靜


色彩斑斕的舞臺上,一匹神奇的團尾馬———烏日蘇勒圖正在引領主人尋找美麗的愛情,長調、舞蹈、道白、說唱多重元素交織,原生態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活場景生動呈現在眼前;

樸素幹凈的排練廳,年輕的松贊幹佈目睹父親被奸臣設計毒害,臨危受命,在悲痛中扛起統一吐蕃大業的重任,短短幾分鐘的排練,將藏戲以唱為主,誦、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特點充分進行瞭展現。

蒙古劇《烏日蘇勒圖》、藏戲《松贊幹佈》,當這兩部具有濃鬱民族味道的大戲“或長或短”呈現在全國政協“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專題調研組成員面前的時候,大傢無不交口稱贊。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戲劇不僅以美輪美奐的表演方式和豐富厚重的內容令人激賞,更因其所承載的各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哲學感悟和美學理念,成為標識民族文化、民族文明的符號和代碼。

傳承和發展好少數民族戲劇,對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民族地區群眾文化需求、促進民族團結、保障國傢文化安全、增強文化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對此一直給予高度關註,十二屆全國政協以來已就此專題進行瞭多次調研。今年,更是被列為全國政協年度重要協商議題,將於12月份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進行協商議政。

為瞭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即將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做準備,9月15日至1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率調研組赴內蒙古、青海兩省區就此議題開展瞭專題調研。

五天時間裡,調研組緊鑼密鼓:三場座談會,五場“立談會”,充分瞭解兩地在傳承發展少數民族戲劇上的做法和經驗,認真傾聽一線演職人員的呼聲與期盼。參與調研的委員和專傢一路走來一路感動,感動於黨委、政府的高度關註,感動於從業人員的堅守創新。同時,還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將這種感動化為瞭建言的力量,在座談會上、在現場互動中,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瞭保留民族文化的根脈,並讓其在新的時代綻放奇異的光彩。

用文化自信帶動文化自覺,有成績、有經驗

黑格爾說,戲劇是一個民族成熟的標志。

擁有完整戲劇的民族一定是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民族。

正因有瞭對自己民族文化歷史的自信帶來的自覺,才創造出瞭源遠流長的民族戲劇。

調研組在內蒙古開展調研時,正值首屆內蒙古蒙古語戲劇節火熱進行中,借此機會,調研組觀看瞭由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創編的蒙古劇《烏日蘇勒圖》,雖然調研組大多數人聽不懂蒙古語,雖然看到的隻是排練中的兩場戲,但意猶未盡是大傢一致的心聲,在隨後與演職人員現場交流的“立談會”上,每一位發言的委員都表達瞭這樣的意思。“雖然我聽不懂蒙古語,但是短短兩幕,我已經大概瞭解這是兩個青年男女在一匹馬的牽引下尋找真摯愛情的故事,舞蹈和長調具有鮮明的蒙古族特點,讓人印象深刻。一個縣級文藝團體能夠創作出這樣一出大戲,烏蘭牧騎作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的確名不虛傳。”全國政協委員侯露在現場真情流露。

以烏蘭牧騎為核心載體,內蒙古在少數民族戲劇尤其是蒙古劇的傳承與發展中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績:有劇團,不僅遍佈全區的烏蘭牧騎是重要力量,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還有專門設立的烏力格爾蒙古劇團;有作品,《滿都海斯琴》榮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新劇目獎,《安代傳奇》、《沙格德爾》、《蒙根阿依噶》等也榮獲全國和自治區各項大獎;有載體,從2011年開始,內蒙古戲劇傢協會組織策劃實施瞭“蒙古劇振興工程”,掀起瞭蒙古劇創作演出的新高潮,延續至今。

大美青海不僅美在自然風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占全省總面積的98%,這裡的民族文化多元瑰麗,短短兩天時間,調研組就感同身受。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劇團,調研組看到,這裡還有一塊更加閃亮的牌子:青海省藏劇團。作為全國三個省級藏劇團之一,繼承和發揚黃南藏戲是它的宗旨。

一個僅有幾十名演職人員的劇團,靠著他們的堅守與奉獻,創作瞭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劇目金獎的大型歷史藏戲《松贊幹佈》,在彩排現場,調研組成員逐一發言,感動和熱淚將現場氣氛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在高原的環境下、在物質待遇缺乏的境況下,你們一直堅守奉獻,取得瞭這麼輝煌的藝術成就,我向你們致敬,全國政協選擇這個點來調研,真是太對瞭。”調研組特邀專傢、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名譽會長、76歲高齡的譚志湘老人一直的願望就是走遍全國的藏劇團,在這裡實現願望的她十分激動。

正是靠著這種堅守和奉獻,青海省在傳承發展少數民族戲劇上也取得瞭輝煌的成績:除瞭一傢省級藏戲專業劇團,還有53傢民間藏戲團;除《松贊幹佈》外,《意樂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優秀劇目也常演不衰;藏戲進農牧區、進學校、進部隊,平均每年演出近千場次,活躍瞭群眾文化生活。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核心因素在於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站位:他們把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作為尊重和維護人民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作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重要載體,作為促進自身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大省轉變的有效手段,把這項工作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

“我國的少數民族戲劇源遠流長,受眾廣、根基深,在內蒙古、青海兩地我們也看到,當地黨委、政府長袖善舞,盡心盡力推動其發展,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少數民族戲劇的未來一定鵬程萬裡,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認同作出更大貢獻。”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全書一番話代表瞭委員們的心聲。

面對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有困難、有期盼

以文化人,自古以來,戲劇在其中起到瞭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戲中,我們看到瞭仁義禮智信,在戲裡,我們學習瞭溫良恭儉讓,潤物無聲中,高臺教化入心入腦。

然而,受當前文化藝術發展的多樣性和群眾文化消費需求、觀念變化的影響,戲劇的發展受到沖擊,而其中少數民族戲劇受到的沖擊尤甚。

少數民族戲劇傳承與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在內蒙古、青海兩地,調研組也看到瞭少數民族戲劇傳承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多次參加該主題調研的曹育民委員對此深有體會,在他看來,少數民族戲劇傳承發展有成績、有經驗、有堅守、有奮鬥、有創新、有創造、有歡欣鼓舞;同時也有困難、有憂慮、有埋怨、有眼淚、有辛酸、有期盼、有無可奈何。

資金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是老問題。

少數民族戲劇多廣泛流傳在邊疆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本身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在發展民族戲劇上就更顯得“捉襟見肘”。

內蒙古的烏蘭牧騎曾以一專多能,成為為廣大牧區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主力軍,但現在也面臨著規模小、基礎設施較差等現實困境;青海的民間藏戲團每年能夠得到的資金扶持支撐不瞭幾場演出,更談不上創作。

戲劇是角的藝術,人才至為關鍵。

在內蒙古,至今沒有專門培養蒙古劇人才的專業和院校,很多演員都來自藝術院校和各種培訓班,雖然有一定成效,但尖端藝術人才短缺嚴重;在青海,由於青海藏戲各個流派的老藝人絕大多數年事已高,又缺乏專門挖掘少數民族戲劇的人員,搜集傳承難度日漸加大。

理論研究不系統和適應市場能力是新困難。

理論引領對做好一件事情至關重要。

在內蒙古,由於缺乏必要的理論引領,蒙古劇的意義和價值往往被社會忽視,導致其存在的空間日益狹窄;在青海,從事少數民族戲劇研究的機構較少,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一定程度上影響瞭精品劇目的創作。

無論是傳統藏戲還是蒙古劇,都有一個適應市場化發展環境的問題。劇種建設、受眾群體、如何讓本民族以外的民族看懂、喜愛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雖然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在中央出臺一系列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針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加強研究,充滿信心,做好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工作。”在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振民看來,道雖阻且長,但光明就在前方。

著眼於民族文化的未來,獻諍言、謀良策

人民政協不是權力機關,不檢查指導工作,與地方同志座談,是共同研究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人民政協堅持委員主體,堅持務求實效,而實效的最大體現就是建言獻策的質量。

調研中,美國商標註冊盧展工副主席在多次座談會上闡述瞭他對人民政協的認識,並踐行到瞭調研的每一處。

在這次調研所召開的三次座談會和五次“立談會”上,調研組的每一位委員和專傢都逐一美國商標分類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短短五天,大傢對少數民族戲劇傳承與發展的意義、現狀、舉措,認識更加清晰,建言也更加集中精準。

不能丟掉傳統和特色。在黃南州同仁縣江什加村看到很多上瞭歲數的藏民在專註觀看藏戲演出,讓吳玉霞委員深有感觸,她說,少數民族戲劇有古老的傳統、表演特色和群眾基礎,無論怎樣傳承與發展,這些傳統特色都不能丟。田青委員則從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建議避免同質化的危險,“小戲學大戲、大戲學京劇、京劇學歌劇”這種傾向要認真研究,少數民族戲劇一定要保持特點,因為這才是根和魂。

要多出作品培養人才。戲種要落實到劇目上,要在精品創作上下功夫。張建國委員建議要在傳承傳統劇目的前提下,多培養編劇人才,創作一批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劇目,同時在新劇目的排演過程中培養人才。吳江常委也建議要在觀念上更加自信,盤活存量資源,不能讓子孫後代到博物館去才能看到。

要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瞭美國商標登記推薦一系列支持文藝繁榮發展的政策,政策中有很多真金白銀,要用好用足。李羚常委建議要把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這項政策用在少數民族戲劇上,讓少數民族戲劇進鄉村、進課堂,培養更多的觀眾。在院團改革上不要一刀切。楊承志委員則建議要抓好現有政策的落實問題,要認真研究分析解讀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提出落實舉措。

要做好理論研究工作。一個劇種的繁榮,不僅要有載體和陣地,理論研究和升華也必不可少。曹育民委員建議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為少數民族戲劇傳承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侯露委員以浙江的越劇小鎮舉例,建議研究少數民族戲劇的表演與當地的旅遊相結合,既能發展經濟,又能起到傳承戲劇的作用;郭瓦·加毛吉委員也建議進行現實題材創作,讓文化和旅遊相結合。

五天的調研結束瞭,但委員們對少數民族戲劇關註的目光並不會停止,在履職工作中、在即將舉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我們都會感受到他們目光中的那份執著和熱愛!
arrow
arrow

    frj997jt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